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谢丹颖
今年“五一”小长假,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柳行古街上多了一个打卡点——全国首个以水獭为主题的科普馆坐落于此。

位于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柳行古街的水獭科普馆。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供图
4月30日,水獭科普馆正式开馆,同时向社会发布了一项重要发现:在舟山金塘岛,至少栖息着12只欧亚水獭个体,是目前已知的浙江乃至华东地区最大、最稳定水獭种群。
中国分布有小爪水獭、江獭和欧亚水獭3种水獭,其中,欧亚水獭分布区域较广,但种群衰退明显。“这么多水獭能在浙江安家,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的保护意识等要素缺一不可。”中国知名动物保护学者、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窦海龙认为,浙江的发现不但可以为欧亚水獭的栖息地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全球小型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舟山样本”。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哺乳动物,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水域生态“风向标”。水獭曾经遍布浙江内陆所有的水系,但后来数量急剧减少,在浙江境内曾绝迹20余年,直至2018年,有研究人员在宁波、舟山沿海地区意外拍到水獭照片,才再次确认其在浙江省内的存在。
在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行动工程的支持下,2018年以来,野生动物保护公益组织——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联合浙江自然博物院、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展浙江水獭调查。研究人员登上近百个岛屿,共找到13处分布在浙江海域的岛屿和沿海地区的水獭分布点。研究团队在金塘岛观测近3年发现,这里是全省水獭密度最高的栖息地,通过111台红外相机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发现,全岛13个行政村、几乎每条河流都有水獭生活的痕迹。

生活在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的水獭。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供图
“原乡生态”负责人沈秋介绍,截至目前,基于采集到的400余份水獭粪便,开展DNA预提、粪便拆解等工作发现,第一批检测的23份水獭新鲜粪便中可判断有12只不同的水獭,“对于排他性很强的欧亚水獭,这个数量已经十分可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舟山沿海地区环境确实不错。”
“金塘岛内的水獭种群活动环境并非封闭系统,水獭和岛民共享同一个空间,与人类活动范围高度重合,只是昼伏夜出的习性令人难以察觉它们的存在。”“原乡生态”研究员何既白说。
研究者们表示,保护像水獭这样的野生动物一般采取“圈起来”“养起来”模式,但金塘岛上的水獭与人类和谐共处,创新了一种由社区共同保护的模式,更符合生物生长规律。
水獭科普馆的开放,标志着中国水獭保护从科研向科普、从单点保护向社区共建的跨越。“在这里,每个人都能了解水獭,喜欢上水獭,学会保护水獭。”从深圳慕名而来的水獭爱好者冬茜说。

位于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柳行古街的水獭科普馆。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供图
【新闻+】
金塘水獭科普馆里看什么?
金塘水獭科普馆共两楼,一楼分为知獭实验室、寻獭客厅两个区域,其中知獭实验室进行水獭保护工作展示,寻獭客厅进行水獭生境物种展示。二楼为水獭教室,用于进行水獭文化展示和开展研学交流。
在科普馆里,展示了全球13种水獭的超精细科学画,每种水獭的毛发均清晰可见。展柜中的香樟木雕鸟类,以艺术家的刻刀替代了标本师的解剖刀,着重阐述鸟与水獭的生态关系;脚下由爪印拓烧的陶砖小径,每一块都是直接从海滩拓印水獭脚印烧制而成的陶砖,让参观者在室内重走“獭迹”之路。
这里互动区域,还可以拿起听筒听听当地居民用舟山话讲“水鬼”的趣事。剪纸动画则把古书里的“獭祭鱼”进行了独特的演绎。从水獭的传说古籍到电子水獭表情包,不同的媒介与物件串起了人和水獭共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