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批百科 手机版

倾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奋力谱写新时代首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10:17:00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形象生动地阐释中国各民族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团结之花,正是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中共同培育的一朵幸福之花。

8月22日,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举行。59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83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他们就是我市各族人民在倾心呵护培育团结之花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模范代表。

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乌鲁木齐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进行隆重表彰,意义重大。既彰显了首府对民族团结的格外重视,也传递出崇尚模范、弘扬先进的价值导向,通过弘扬榜样力量和示范作用,在全市形成推动民族团结“一花绽放、满园飘香”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各项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全市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市已先后有269个集体和个人荣获全国、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从“一花绽放”到“满园飘香”,盛开在乌鲁木齐街头巷尾的团结之花愈加芬芳。

这是全市上下用心浇灌的结果。

乌鲁木齐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不断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持续用力。特别是以“文化润疆”增近文化认同上,充分发挥“文化+”春风化雨的作用,融合体育、旅

游、艺术、展览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识不断浸润心田。这些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促进各族干部与广大群众结对认亲,本地学生与其他省市学生交流频繁,社区的“邻里节”“石榴日”“百家宴”红红火火,各地游客在大巴扎、和田二街感受地域特色、体验民族风情、不断加深了解。

有人也许喝不惯咖啡,但也决不排斥“馕咖啡”,有人也许很少穿旗袍,可看到二道桥商铺里色泽艳丽的艾德莱斯旗袍,也会动心,有人也许不懂摇滚,可依然会被街头音乐会的“疆味RAP”所吸引……这些用心打造的新潮流,正是人们对文化认同的具象化表达。而这种自然而然的融合,正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在文化上创新交融的生动写照。

这是我市各族人民用情培育的结果。

2019年我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称号,对于乌鲁木齐来说,只是一个重要节点,因为民族团结之花的种子早就深深扎根在全市各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中,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首府的独特基因。每个人都在用真情努力培育,只待花开满园。

他们中,有数十年如一日扎根社区、农村,用心用情调解邻里纠纷、帮扶困难家庭,促进各族群众共建和谐家园的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和公安民警;有在教育教学一线,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播撒在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促进各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优秀教师;有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救助同胞生命的酒店经理、物业保安、社区保洁和医护人员……基层民警崔文亮从警26年,为群众服务了26年,“90后”社区干部毛晓彤,自己从未当过母亲却意外成了3个孩子的“妈妈”,数学老师阿依汗·图尔迪结合中华传统艺术为孩子们开蒙启智,燃气集团职工刘焕刚工作随身带着民情笔记本……守望互助,相濡以沫。没有枯燥的说教,只有真情的流露,每个人都在用最朴实的行动、最诚挚的情感,将“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耕进这片热土。

这是首府广大干部群众用力守护的结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乌鲁木齐作为首府,要扛牢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国际城市,在全疆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的使命任务,离不开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要让团结之花常开不败,更需要全力以赴的守护。

近年来,乌鲁木齐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注重发挥广大党员、各级干部带头作用,示范引领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形成上下齐心、众志成城护团结的局面。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通过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各族人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民族团结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籽籽同心、花开永盛。从这些受表彰的先进代表、模范典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这些朴素行为的背后,是乌鲁木齐多年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这一宏大叙事,转化为生活话语的不懈努力。我们坚信,只要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坚持,盛开在乌鲁木齐这片土地上的团结之花,必将抽枝展叶,亭亭如盖。(吴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