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批百科 手机版

林格贝尔 硬核科技点莓成“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10:19:00    

□闫捍江 本报记者 张磊

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在掌心迸裂出深紫色汁液,这滴裹挟着酸甜气息的自然馈赠里,藏着一条价值连城的“黄金产业链”。在松岭区城镇边的山脚下,几栋现代化厂房里的生产线日夜有序运转,黑龙江林格贝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正以分子级精密操作,让一颗颗寒带浆果完成从山野珍果到健康产业明珠的华丽蜕变。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子公司,林格贝尔同时拥有“天然越橘(野生蓝莓)花青素国家林草局标准化示范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等多重身份。企业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0余项,先后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79项,涵盖天然野生浆果蓝莓花青素提取、熊果苷制备等核心技术领域。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推动了中国蓝莓产业实现从“资源依赖”到“技术引领”的跨越。

走进林格贝尔智能生产车间,仿佛踏入一座精密的生物炼制工厂。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对蓝莓进行全成分解析:果肉经超临界萃取技术提炼出纯度25%至42%的花青素(花色苷含量>30%),果皮转化为天然食用色素,果渣通过微粉技术制成可饮用的植物颗粒果粉。这一“吃干榨净”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不断颠覆着人们对传统浆果加工的认知。

该企业旗下高纯度花青素生产线单日产能达4吨,95%以上产品出口至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的花青素产品在日本保健食品市场占据30%份额。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智能化管控系统,生产全程实现“零残渣排放”,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际标准。

从单一蓝莓提取物起步,林格贝尔现已构建起覆盖300余种植物提取物的产品矩阵,涵盖天然色素、生物碱、芳香油、中药材等领域,并开发出片剂、软硬胶囊、滴丸、原浆、浓缩汁等花青素系列保健品、植物功能饮品等终端产品。近三年间,企业年销售额从不足百万元跃升至2100万元,成功跻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

北纬52°的大兴安岭永冻层上,分布着全球超60%的野生蓝莓资源(中国95%产量集中于此)。这种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0倍、抗氧化活性为猕猴桃4倍的抗寒浆果,却曾长期面临“金果贱卖”的产业困局。

2002年,林格贝尔的母公司在北药开发战略中应运而生,率先启动蓝莓深加工。企业与中科院、天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建寒带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突破超临界CO2萃取、膜分离等关键技术,其研发的蓝莓花青素最高纯度达42%,远超国际市场25%的标准。

凭借硬核科技实力,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美国FDA、欧盟有机认证等多项国际认证,建立了从野生浆果采摘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追溯体系。目前,其主导制定的越橘提取物国家标准已进入报批阶段,正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寒带植物提取产业的规则制定者。

在大兴安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中,林格贝尔成为政企协同、共谋发展的典型样本。当地政府通过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项目审批、政府采购等领域为企业破除隐性壁垒;创新“干部包扶+产业链协同”机制,推动企业与区内各地在蓝莓资源培育、冷链物流等环节深度合作。

“从区委书记到基层干部,都把企业当亲人对待。”林格贝尔公司执行董事赵洪军感慨地说。这种“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模式,催生出显著的产业生态效应:企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累计上缴利税30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500余农户参与蓝莓采摘、初加工环节,形成“一株蓝莓树、三级产业链、万人增收网”的乡村振兴图景。

如今,林格贝尔不仅是阿里巴巴全国十大网商企业,更成为大兴安岭民营经济的“金色名片”。随着寒带生物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这座深山里的“紫色黄金工厂”,正为老林区转型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产业升级范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