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12日电(记者李韵、王笑妃)国家文物局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相关情况。
今年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介绍,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将进行一系列重要发布,包括公布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2022—2024年度)结果、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发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发展报告,以及进行亚洲文化遗产联盟落户北京的签约仪式。
本次主会场将举办主题展览和系列精彩活动,推出一大批普惠均等、优质精良的文化服务,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要。罗文利介绍,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将启动“文明桥梁计划——文物出境展览精品”项目,以及“2025北京博物馆季”活动。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张立新介绍,主会场将推出中华文明起源系列之“看·见殷商”重磅展览,开展“步步皆景·博物馆之夜”沉浸式体验活动,举办博物馆日主论坛、青年论坛和策展人论坛。除上述主会场活动以外,北京市将组织各类博物馆、文商旅体资源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社会教育和惠民展演等配套活动,着力打造“城市的节日”。
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也将围绕主题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四川省和重庆市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主办川渝主会场活动,各地也将通过开展专题展览、流动博物馆、文化讲座、工艺鉴定、文创发布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以及数字展览、网络直播、文博知识网络竞答等线上特色活动来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
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此后每年均组织国际博物馆日相关活动。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与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主会场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