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合组织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启动的中苏第三轮边界谈判。此次谈判彻底抛弃了意识形态观念,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平心静气和实事求是地讨论两国边界历史遗留问题。
苏联解体后,中国与新独立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继续边界谈判并取得了积极进展。1996年,五国元首在上海实现首次会晤,史称“上海五国”机制。从“上海五国”到今天的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即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上海精神”。
它为国际社会寻求超越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重要经验。
在“上海精神”引领下,成员国根据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通过谈判将长期持续紧张的边界变成了和平、安定和信任地带;相互之间的合作逐步从边界安全走向全面的可持续安全,从安全合作走向贸易、投资和金融等全面的经济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再扩展到人文和文明交流互鉴。
相比传统处理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冷战思维和长臂管辖,“上海精神”体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对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渴望和追求,从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谋求加入上合组织。上合大家庭发展势头仍然迅猛,东盟国家是具有重要潜力的伙伴。上合组织有望成为联系欧盟、东盟、欧亚经济联盟的亚欧经济伙伴关系框架。
专家观点↑(李新 上海政法学院上合基地教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全文链接:
“上海精神”历久弥新,上合组织“朋友圈”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