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九点半,一批特殊的“学员”走进天津市检察院,他们是该院聘请的10位特约检察员。
“过去一年多以来,特约检察员多次参与检察机关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咨询和监督的作用。”天津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凤超如数家珍般回忆了每位特约检察员曾参与的检察工作,并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为特约检察员开展检察公益诉讼专题业务讲解。
陈凤超说,当前检察公益诉讼立法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希望各位特约检察员深入了解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继续发挥好检察工作“监督员”“智囊团”“宣传员”作用,促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特约检察员观看《中国检察公益诉讼法治守护海洋生态》专题片。
特约检察员们先是走进报告厅,观看《中国检察公益诉讼法治守护海洋生态》专题片。该专题片详细讲述了天津市检察机关联合河北省检察机关,通过上下一体化办案、跨区域协同监督、同步跟踪问效,有效破解互花米草外来入侵物种治理难题,并同步推进互花米草治理写入《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10分钟的看片过程中,特约检察员们聚精会神,频频点头表示肯定,并不时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记录。

特约检察员参观天津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
紧接着,特约检察员们走进天津市检察院13楼,参观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欢迎大家来到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实验室围绕办案需要配备了水、大气、土壤、食品等方面的快速检测设备以及相关的取样器材……”
“实验室的功能已经很齐全了”“没想到检察技术发展这么快”,特约检察员们在参观中不停交流感受,不时提出问题。
“这个食品快检系统都能检测什么?”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市委会副主委丁梅问道。
“可以对送检食品中的二氧化硫、甜蜜素、亚硝酸盐、铝等含量是否超标进行检测。”天津市检察院检察技术部门工作人员张超给出解答。

天津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李博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实践》为主题授课,特约检察员认真学习。
参观结束后,天津市检察院专门为特约检察员安排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李博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实践》为题,详细介绍各国公益诉讼制度探索,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制度特点和实践路径等内容,让特约检察员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参观、上课,不仅给特约检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也激发他们积极为检察工作建言献策。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展得非常迅速,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行政公益诉讼,有效督促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关注食品安全领域和视觉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丁梅说。
“通过听案例、看视频、参观快检实验室,我们更加直观、系统地了解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也有助于切实履行好特约检察员的职责。”天津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会常委,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专业副院长、资深首席专家刘志新表示,检察公益诉讼涉及的领域和社会公众联系很紧密,建议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影响力。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天健国信资产评估(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静注意到,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都有大篇幅内容介绍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代表委员们评价都很高,天津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也亮点频频。“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发现,国有财产保护也在检察公益诉讼范围内,检察机关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可以和行业协会、专业部门加强交流。”卢静说。
“互花米草治理的效果不错,检察院工作做得非常好,后续的监督情况我也会密切关注。”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郎赟超表示,个人信息保护、食药安全等方面问题老百姓都很关注,也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重点。如果需要专业技术支撑,可以和院校加强合作。
…………
当天活动原定于上午11点半结束,但过了12点,大家仍然意犹未尽,讨论一直在延续。离开前,特约检察员们纷纷表示,将随时关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新进展,履行好特约检察员职责。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记者:崔晓丽 陶强 图片、视频:李那)